圖1:由Coop「能量屋頂」,可以通過風能和太陽能兩種方式發電。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2:遠觀「能量屋頂」。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3:「能量屋頂」的局部。



圖4:這個「能量屋頂」將成為一個用於展覽佩魯賈歷史的地下展覽館的入口。


       在古樸的意大利城區裡,一眼望去,好像有個電子機械怪獸在啃食這片老城區。但那實際上是在意大利佩魯賈市新建的一個發電走道。這個「能量屋頂」由Coop Himmelb au設計,可以通過風能和太陽能兩種方式發電,還能作為這個展覽區的頂棚,而在這個展覽區裡,一項城市古跡正在發掘中。

       歷史文獻表明,在佩魯賈的這一片地區(吉亞科莫·馬泰奧廣場下方),存在著一個古舊的伊特魯裡亞城牆,這在歷史學和考古學方面都是重要的文物。佩魯賈大學正在這裡進行一項研究工作,要將佩魯賈的歷史呈現給公眾,Coop作為協助者,就沿著維亞·馬茲尼建造了一個頂棚,用以輔助下方的考古發掘工作。這個「能量屋頂」將成為一個用於展覽佩魯賈歷史的地下展覽館的入口。而這個通道也連接著附近的一個去往市中心的地鐵站。

       能量屋頂由風能和太陽能驅動,能做到自給自足。頂棚西翼覆蓋著透明的太陽能電池,可以轉動方向以達到最大的發電效果。東翼安裝著五個風力渦輪機,由風驅動發電。這看起來確實是加蓋在城市上空的一個很瘋狂的建築,但它太有創造性了,能成為一個樣板,其他城市再建造類似的可再生資源發電設備時,也可以像這樣把它做成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網易 )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漂浮的海冰覆蓋了地球南、北兩極大約110億平方英里的海域。衛星和宇航員拍攝的圖片給我們提供了關於地球兩極氣候快速變化的重要信息。同時也提供了一些怪異且美麗迷人的圖片。


       南極半島威爾金斯(Wilkins)冰架於2008年2月戲劇性地解體,大塊冰架漂浮在眾多小塊冰上。一些大冰塊有幾百碼長,該圖片由衛星Formosat-2拍攝。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中顯示的是白令海峽海冰的鑲嵌圖案,該圖是2008年2月NASA的Aqua人造衛星上的MODIS圖像儀捕捉到的。左側底部海面下面綠色部分是盛開的浮游植物。每當海冰流動時,浮游植物也隨之飄來飄去,就像2010年1月11日Aqua衛星在同一區域拍攝到的景像一樣。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中顯示的是白令海峽海冰的鑲嵌圖案,該圖是2008年2月NASA的Aqua人造衛星上的MODIS圖像儀捕捉到的。左側底部海面下面綠色部分是盛開的浮游植物。每當海冰流動時,浮游植物也隨之飄來飄去,就像2010年1月11日Aqua衛星在同一區域拍攝到的景像一樣。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拉布拉多海的圖像是一系列沿紐芬蘭島海岸、大小不一的海冰塊脫離積冰形成的美麗組合。此圖於2003年4月被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拍攝,作為研究計劃的一部分,可幫助科學家瞭解春天冰融化的情況。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1)在南極洲西部,2006年3月科學家發現2000年脫離羅斯冰架的巨大冰山漂浮在羅斯海附近的Drygalski冰舌上。這個被稱作C-16的冰山,幾天以後撞到冰舌的尾部,碰掉了一大塊冰山。這幅照片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地球衛星的MODIS 儀器拍攝的。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2)在南極洲西部,2006年3月科學家發現2000年脫離羅斯冰架的巨大冰山漂浮在羅斯海附近的Drygalski冰舌上。這個被稱作C-16的冰山,幾天以後撞到冰舌的尾部,碰掉了一大塊冰山。這幅照片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地球衛星的MODIS 儀器拍攝的。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在加拿大東部的聖倫斯海灣幾乎完全被海冰覆蓋,但是在這張2008年4月拍攝的圖片上可以看到,冰開始解凍,這個區域,水的復合流動已經產生了漂亮的水圖案。此圖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衛星上的MODIS儀器拍攝。



聖倫斯海灣解凍後的畫面,此圖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衛星上的MODIS儀器拍攝。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大面積冰川在活動。該圖由美國宇航局衛星在2009年11月拍攝。下圖顯示的是格陵蘭東北海岸,海水流動使海冰呈漂亮複雜的冰漩渦狀。該圖是2006年美國宇航局土地衛星(Terra satellite)MODIS 設備拍攝到的。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鄂霍次克(Okhotsk)海位於俄羅斯遠東勘察加半島和西伯利亞之間,冬季被冰覆蓋。西伯利亞冷風和潮濕海洋氣流形成了冰面奇觀。該圖攝於2007年。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漢普敦(Hampton)雷斯冰川把冰推向亞歷山大島北邊Shokalsky 海灣,這些冰川和其他400多座南極冰川加速流動,加速了海平面上升。從冰川上瓦解下來的冰山,將逐漸向北移動,進入溫暖水域,逐漸融化。(1)(2)圖2009年由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美國宇航局地球勘測1號衛星拍攝。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西部南極冰蓋(Ice Sheet)松島(Pine Island)冰川開始崩解的圖片,攝於2000年12月。當時松島冰川的崩解預示著一個大冰山將要崩塌,如後圖在2001年,大冰山已經崩解。最近研究表明松島冰川融化在加速,冰蓋原來所在的陸地面積正在加速減退。1月13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使用模型說明,未來不久不穩定的地平線將促使松島冰川達到極點以下。西部南極冰原融化的水量足以使全球海面上升10多英尺。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西部南極冰蓋(Ice Sheet)松島(Pine Island)冰川開始崩解的圖片,攝於2000年12月。當時松島冰川的崩解預示著一個大冰山將要崩塌,如後圖在2001年,大冰山已經崩解。最近研究表明松島冰川融化在加速,冰蓋原來所在的陸地面積正在加速減退。1月13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使用模型說明,未來不久不穩定的地平線將促使松島冰川達到極點以下。西部南極冰原融化的水量足以使全球海面上升10多英尺。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海冰漂浮在冰冷海面上,覆蓋了地球兩極數百萬平方英里海域。南極海冰在夏季融化,冬季冰凍。圖中顯示的是北極海冰,這裡部分海冰終年不化,對全球氣候起著重要作用。(1)(2)該圖攝於2001年6月。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加拿大北極群島埃爾斯米爾島(Ellesmere Island)的埃利斯冰架(Ayles Ice ),在2005年開始脫離該島。該圖顯示了埃利斯冰架已經脫離。紛亂的海冰覆蓋了海岸線附近水面。2002年該冰蓋仍是完整的,圖中平行的一道道融化冰道是其解體的前奏。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加拿大北極群島埃爾斯米爾島(Ellesmere Island)的埃利斯冰架(Ayles Ice ),在2005年開始脫離該島。該圖顯示了埃利斯冰架已經脫離。紛亂的海冰覆蓋了海岸線附近水面。2002年該冰蓋仍是完整的,圖中平行的一道道融化冰道是其解體的前奏。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上圖顯示2002年3月10日南極洲西部阿蒙森海(Amundsen Sea ),大塊B-22冰山剛剛開始脫離Thwaites冰舌。B-22大約20英里長,38英里寬。下圖顯示,兩周後冰山開始移動。B-22右面兩個較小的冰山是2001年從較大被稱作B-21的冰山脫離下的一部分,這個冰山於2001年脫離了。兩幅圖是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地球衛星的MISR攝像機拍攝的自然色圖片。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1)巨大的冰山B-10在20世紀80年代脫離南極冰河時被測得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厚度達25厘米,1995年它一分為二。大的一塊於1999年9月出現在德雷克海峽附近,面積與羅德島州一樣大並被命名為B-10A。從NASA-USGS地球資源探測衛星7號拍攝的全彩圖像上,可以看到較小的冰山(B-10A的邊緣)。一些冰山漂浮到海洋航線上,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和其他衛星不得不監控這些浮冰,以避免過路船隻遭遇不測。


       (2)巨大的冰山B-10在20世紀80年代脫離南極冰河時被測得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厚度達25厘米,1995年它一分為二。大的一塊於1999年9月出現在德雷克海峽附近,面積與羅德島州一樣大並被命名為B-10A。從NASA-USGS地球資源探測衛星7號拍攝的全彩圖像上,可以看到較小的冰山(B-10A的邊緣)。一些冰山漂浮到海洋航線上,地球資源探測衛星和其他衛星不得不監控這些浮冰,以避免過路船隻遭遇不測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鹽的最原始的面孔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中世紀留下的鹽洞

徒步走下300多級台階,直到黑暗的地心,然後你才到達維利奇卡鹽礦的「大門」。

維利奇卡鹽礦是波蘭古老的地下奇觀,也是人類從中世紀開始創造的地下文明。自公元1044年偶然發現有鹽開始,這裡便開始了曠日持久的開採,至今仍未完全停工。

維利奇卡「大門」在地下100米深處,這是鹽礦的第一層,而據說它一共九層,最深處達327米,而它迷宮一樣的巷道總長近600里,曲折蜿蜒,豐富猶如一座城市,其中壯觀宏偉的地下教堂,尤其讓人驚歎。

該鹽礦於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近半個世紀以來,由於安全原因,只對外開放了最靠近地面的三層。

鹽的陌生面孔

進入地下一層的隧道,我們原本嘈雜的人群突然變得沉默起來,地心的黑暗和一種撲面而來的寒意,立刻蔓延在四周。而我們伸手所觸,視野所及,全是鹽--一種熟知的元素開始在我們面前展現出它陌生的原始面貌。

白色菜花狀的結晶體、黑色的透明岩石、碧綠的地下湖泊,甚至與拱頂的積木,或者鐵器工具發生的各種稀奇古怪的變異體,它們都是鹽的最生動的形態。在鹽所包裹的地下世界中行走,才突然發覺,鹽的原始形態及其物理常識,對我們這些自以為是的觀光客的平庸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最嚴峻的挑戰,甚至我們理解不了鹽為什麼會長得像花菜那樣美麗。

在古代社會,鹽當然是國家的「最大財產」。隨行的波蘭朋友大流士先生介紹說,在機械冷卻方法普及之前的6個世紀中,得益於鹽的貿易,一任接一任的波蘭君主不斷將他們的財富、名望及文化成就推向歐洲的前列。

而這裡我們所看到的鹽,在那個時代作為一種天然的食物防腐劑和調味品,一度貴如黃金。據說,在14世紀時,這個鹽礦產出了波蘭王國超過30%的收入。甚至有人說,中世紀波蘭王國在歐洲的崛起完全是拜維利奇卡所賜。

當然,我也曾去過中國的「鹽都」自貢,而得知在古代東方,鹽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鹽鐵論》這篇先秦的政論文就是證明。

維利奇卡鹽礦地下一層,實際上為最早開採的礦區,它幾乎持續了兩三個世紀,而每經過一個礦區,鹽岩層上都刻有確鑿的年代與紀事。大流士說:「維利奇卡鹽礦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其純度達到95%以上,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純度最高的鹽礦之一,在中世紀,很多歐洲貴族甚至直接食用這裡的礦鹽。」

婉轉曲折的地下一層還展示了幾個規模不大的鹽礦博物館,裡面有中世紀礦工勞動時的情景和當時宗教人物的零星鹽雕,同時這一層還復原了中世紀采鹽的面貌,充滿智慧的人畜動力裝置,利用滑輪的雙向性原理,既能將礦井中的鹽吊上來,又能將上面的積木吊到礦井中。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一幅為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耶穌和12門徒的經典形象,在鹽的語言世界裡更是精妙無比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精美無比的鹽制吊燈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圖:地下教堂中的聖母瑪利亞鹽雕像

壯麗的地下教堂

從地下一層轉入地下二層或三層,便可見到更多規模不等的地下教堂,利用鹽巖雕刻的聖母瑪利亞像或背負十字架的耶穌像,凝聚了白色結晶體的聖潔,儀態神聖而莊嚴。在深入地下100米或更深處,這可以說是人類偉大的信仰奇觀,也是偉大的建築奇觀。

大流士先生解釋說,在中世紀采鹽的礦工們的社會地位很高,但是開採地下鹽礦所付出的代價亦是驚人的。16至17世紀,維利奇卡鹽礦平均每年都有10%的礦工死於塌方和瓦斯爆炸,所以他們必須去尋求「神」的庇佑。

1689年,礦工們開始僱用牧師,每天當班的礦工都會到一個小型的拱形洞室祈禱,而這個拱形洞室後來便被挖掘並雕刻成為「聖安東教堂」,這是這個鹽礦第一座地下教堂。由於波蘭人大多信仰天主教,礦工們的這些做法得到了國王的支持,由此,維利奇卡鹽礦內開始大規模地開鑿「地下教堂」。

我們在地下三層,也即深入地心100多米以下的地方,見到了著名的聖金加教堂(St. Kinga’s Chapel),它猶如半個足球場那麼大,超過54米長,寬18米,12米高,視野所及,讓人猶如置身克拉科夫的聖母瑪利亞大教堂內部。

這座著名的地下教堂的天花板上裝有精美的枝形吊燈,這些吊燈也都是用鹽的結晶體做的,如寶石般晶瑩剔透;同樣,教堂的地板上也是用透明的鹽巖雕刻的帶有花紋的方磚。教堂內有祭壇和諸多聖像,而它們均為鹽雕而成,其中一尊聖母像高度超過六尺,在燈光下聖潔而莊嚴。而牆壁上刻有浮雕,內容大多為聖經故事,其中有一幅為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耶穌和12門徒的經典形象,在鹽的語言世界裡更是精妙無比。

隨同的大流士先生介紹說,這座精美無比的地下教堂始建於1896年,在地心深處的礦工們整整雕刻了近70年,於1963年才最終建成。

而最有意思的是,這裡的每一件雕塑作品都不是雕刻完工後再安置上去的,而是它們自始至終都與整個鹽礦連在一起,是整個維利奇卡鹽礦從未分開過的一部分。

聖金加教堂的完美程度,幾乎讓所有來過這裡的遊客驚歎不已。它是鹽的結晶,更是藝術與信仰的結晶。

我們站在教堂大廳裡,心懷虔誠,既是對歷史、藝術,又是對礦工及這裡古老的信仰。一位同樣在聖像前站立良久的布拉格老人告訴我,開放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每個禮拜天,都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信徒,專門到這座地下教堂來做禱告,而這個大廳據說可以容納上千名信徒。

實際上,聖金加教堂只是維利奇卡鹽礦地下奇觀中微小的一部分,據統計,整個地下九層礦區,共有大小教堂、聖壇47座,它們分佈在2000多個挖掘而成的洞室中,而這些洞室又遍佈在地下9米至327米之間。

除了隨處可見的教堂、聖壇等鹽雕外,我們還在迷宮般的地下世界看到了美麗的鹽湖,它碧綠如一汪溫泉。據說,鹽礦開採幾個世紀以來原本地下沒有水,但後來波蘭被奧匈帝國等瓜分後,外來統治者佔據了鹽礦,但他們由於沒按原來的採掘技術挖鹽,鹽礦不小心滲透進水了,後來形成了鹽湖,不過,有人發現鹽湖對人類的某些疾病有很好的療效,因此,1964年在鹽礦第5開採區211米深處開設了研究過敏性疾病的療養所,之後又在礦井下建成了一座療養院,供呼吸道患者療養治病。而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在鹽湖上過多地停留,但在那裡聽了一曲肖邦,我們知道,而它又是波蘭這個古老國度的另一個驕傲。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一隻寄生蟹,背上的海葵保護它免遭捕食者毒手。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籐壺相對於體型的陰莖長度是所有動物中最長的,可達到身高的10倍。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隨著逐漸走向成熟,籐壺會與岩石融為一體,從此無法移動。它們會伸出長長的陰莖尋找伴侶並與附近的雄性同類展開激烈競爭。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進食時,海星會讓胃從口中伸出並進入獵物殼內,而後消化獵物。如果海星在進食時受到威脅,它們會咬掉自己的胃逃走,隨後又長出一個新胃。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布谷隆頭魚顏色非常鮮艷。雌魚身體呈橙色,雄魚則呈霓虹藍色。所有布谷隆頭魚出生時都是雌性。如果佔據統治地位,它們便會變性為雄性,身體呈現出霓虹藍色。

  野生動物信託基金計劃將目光聚焦英國海域。他們公佈的一組照片展現了海洋動物怪異的生活方式,其怪異程度甚至超出了一些科幻小說作家的想像。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一些人表示,布谷隆頭魚也可能採取兩性特徵共存的方式,即雌魚變性為雄魚時並不改變身體顏色。這種「雙管齊下」既能讓它們與雌魚繁育下一代,同時又不被佔據統治地位的雄魚發現。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海鞘會吃掉自己的大腦。海鞘幼仔是一群類似蝌蚪的動物,擁有複雜的神經系統,但成年之後卻變得更加簡單,它們定居在海床之上並以濾食這種方式生存。由於不再需要大腦和神經系統,成年海鞘會將自己的大腦吃掉。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海兔也被稱之為「海蛤蝓」,它們雌雄同體,能夠形成怪異的交配鏈。這些鏈又能形成完整的循環,每一隻海兔既是身後海兔的雌性伴侶,又是身前海兔的雄性伴侶。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指甲履螺形成的另一個交配鏈。它們是一種海洋蝸牛,25個同類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座塔。底部指甲履螺通常是雌性。在它死後,上面的雄性便變性為雌性,讓這個鏈條得以維繫。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狼魚長著大大的眼睛和尖牙,身長超過一米,如此外表顯然與美麗無緣。由於以海膽、螃蟹和海蝸牛為食,狼魚的牙齒很容易磨損,但在舊牙脫落後,它們又能長出一副新牙。

  野生動物信託基金計劃將目光聚焦英國海域。他們公佈的一組照片展現了海洋動物怪異的生活方式,其怪異程度甚至超出了一些科幻小說作家的想像。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奈卡水晶洞有被堵住的危險。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奈卡水晶洞中有的亞硒酸鹽水晶結構長達10米以上。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為了進入水晶洞中,必須要穿戴特殊的服裝。

  墨西哥水晶洞於2000年被發現時,曾經令地質學家們感到震驚與興奮。近日,英國廣播公司「地球如何改造我們」系列節目專門拍攝了關於墨西哥水晶洞的紀錄片,英國伊恩-斯蒂華德教授等人深入水晶洞,為人們帶來了罕見的地下巨型水晶奇觀。

  墨西哥水晶洞也叫奈卡水晶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晶洞穴,地質學家在洞穴中發現了迄今最大的天然水晶,有的亞硒酸鹽水晶結構長達10米以上。然而,想進入奈卡水晶洞拍攝紀錄片,則是相當困難的。如果毫無準備,人類很難進入這個環境極端惡劣的洞穴。

  在奈卡水晶洞中,溫度高達50攝氏度,濕度高達100%,這種溫度和濕度對於人類來說都是致命的殺手。當你在這種環境中呼吸時,你的肺部表面就是與濕熱的空氣接觸的最冷的表面。這就意味著氣流開始在你的肺部濃縮,這絕對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2000年,奈卡水晶洞第一次被發現,那只是一個偶然事件。在奈卡銀礦中施工的礦工意外地打破了這個水晶洞的洞壁。他們被其中無數巨大的水晶所震驚,這些水晶是地球上迄今發現所有水晶中最大的。然而,當這些礦工進入洞中準備探險時,他們幾乎被裡面的環境所殺害。現在仍然有一些模糊的視頻片斷記下了當時他們從中逃出來時的情形,這些礦工個個都處於意識幾乎完全喪失的狀態。

  也許有人首先會想,那該利用什麼工具才能進入其中呢。英國廣播公司紀錄片攝制組準備了一種特殊的冷卻服。這種冷卻服看起來就好像是一身鎖子甲,其中裝滿了冰塊。此外,他們準備了一個特製的呼吸系統,它可以向氧氣面罩提供涼爽、乾燥的空氣。

  據斯蒂華德教授介紹,在水晶洞中也可以偶爾短時間脫去面罩,但是不能超過10分鐘,一般是當你準備翻身的時候。他說,「我是節目錄製中非常幸運的一個,我只需要站在那裡並解說。但是,攝影師和其他工作人員則不得不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做許多很繁瑣的工作,如攝影、打燈光等。而且,他們身上還裹著厚重的冷卻服,他們真的是很辛苦。」

  在水晶洞之外,還有一位醫生在時時監控洞中攝制組人員的生命跡象。在攝制過程中,最大的危險就是可能會摔倒,在水晶洞中救人是非常困難的,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斯蒂華德教授表示,「儘管危險很多,但是我壓倒一切的想法就是要看透這個美麗的地下世界。當其他人在我身邊忙碌時,我只需要站在那裡,欣賞這些水晶。這裡的一切都光彩奪目,我就好像是置身於一個現代藝術展覽之中。」

  斯蒂華德教授為自己能夠親臨水晶洞而驕傲,因為此前也只有一些地質學家曾經光臨過這一地下奇觀。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上最令人驚歎的建築中有一部分是由「原生岩石」雕刻而成,它們被稱作「石切建築」,從緬甸到埃塞俄比亞,世界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建築,其中多數含有價值連城的古代藝術作品。有些雕刻而成的洞穴簡直不可思議,其歷史可追溯到數千年前。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洞穴具有現代氣息,令人無法想像。以下15座建築由巨大峭壁、獨塊巨石和火山岩雕刻而成,它們美麗又壯觀,是傳統文化中一道不可磨滅的亮麗風景。

    1.意大利馬特拉古石城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意大利馬特拉古石城

  在意大利西南部的古巖城馬特拉,人們住在基本上完全一樣的家中,和9000年前他們祖先的居住方式沒什麼兩樣。馬特拉由多岩石的峽谷和「薩西?迪馬泰拉」地區的許多天然洞穴構成,是該地區新石器時代居民最早的居住地。這些洞穴錯綜複雜,構成一個像迷宮一樣的住宅區。人們幾乎無法將古代建築與天然的岩石形狀區分開來。這些房子就像岩石中長出來的。20世紀中期,這裡從一個城鎮廢墟變成令世界各地遊客嚮往的旅遊勝地。梅爾?吉布森的著名影片《耶穌受難記》就是在馬特拉拍攝的。

    2.緬甸婆溫唐洞穴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緬甸婆溫唐洞穴

  緬甸婆溫唐山上有許多洞穴,有許多埋藏於地下的寶藏──雕刻而成的佛像,雕刻時間從 14世紀到18世紀間不等。緬甸自有原始居民開始,這些小山就被佔據。在這些洞穴中,有4000幅壁畫,沿著隱蔽樓梯,可以爬上一座小山,到達一個很有名的洞穴聖壇。雜亂雕刻而成的佛像在洞穴和入口處起著支柱的作用。  

   3.埃塞俄比亞拉裡貝拉石鑿教堂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埃塞俄比亞拉裡貝拉石鑿教堂

  在由原生岩石雕刻而成的最令人驚歎的建築當中,埃塞俄比亞拉裡貝拉石鑿教堂就很有代表性。這裡的11座石鑿教堂都分別由一整塊花崗岩刻成,而且它的頂部和地面一樣平。12世紀國王拉裡貝拉委託教會建造一座聖城,以便讓那些不能去耶路撒冷朝拜的信徒完成心願。建造者在岩石的4個邊上都雕刻上一條寬闊深溝,然後通過艱苦勞作鑿出內部。最大的石鑿教堂有40英尺高。  

    4.印度阿旃陀石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印度阿旃陀石窟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阿旃陀的這些石切寺廟讓人震憾。這些洞穴由瓦古爾納河谷的花崗岩峭壁雕刻而成,由修道院和聖堂兩部分組成。它們的開鑿時間在公元前1世紀和公元7世紀間,裡面有繪畫和被認為是佛教藝術傑作的雕像等。  

    5.埃及阿布?辛貝勒的努比亞遺址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埃及阿布?辛貝勒的努比亞遺址

  建於埃及拉姆西斯二世時期的4個巨大雕像守護著阿布?辛貝勒神廟大門,這座神廟由尼羅河上的砂岩峭壁雕刻而成。在拉姆西斯二世的命令下,阿布?辛貝勒神廟面向東方,這樣一來一年中光線有兩次照進最深處的聖地,從而照亮孟斐斯城主神卜塔、阿蒙神、拉姆西斯二世和太陽神雷?赫拉克提的雕像。20世紀60年代,建造納塞爾水庫時,為防止大水淹沒神廟,這裡全部被從原始地點遷移出來。  

    6.中國雲岡石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中國雲岡石窟

  中國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由53個洞穴和5.1萬尊雕像組成,是中國最漂亮的洞窟藝術作品。遊客可穿梭於洞穴中,欣賞那些壯觀的雕刻品。大佛高聳於遊客之中。20世紀初,這裡的許多藝術珍品被盜,而保護洞穴的木製寺廟建築也被燒燬。所以,雲岡石窟現在急需保護,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7.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巖屋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土耳其卡帕多西亞巖屋

  土耳其現在有73個省,而卡帕多西亞就是其中之一,這裡擁有世界上最奇特最迷人的景觀。這裡的地上隨處可見岩石和繁盛的樹叢,「精靈煙囟」等奇形怪狀的石灰華岩層以及由軟石灰華雕刻而成的地下城和建築都是這裡的特色。卡帕多西亞還有許多教堂,其中許多有用天然大塊岩石雕刻而成的柱子和拱門。  

  8.斯里蘭卡丹布拉金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斯里蘭卡丹布拉金廟

  斯里蘭卡丹布拉金廟由一塊巨大岩石雕刻而成,在史前時代是有人居住的洞穴,後來用於佛教到來之前的宗教儀式。公元前89年,瓦拉加姆巴國王建造並裝飾了這座寺廟。裡面的洞穴頂部和牆壁都有根據岩石輪廓創作的宗教繪畫。卡丹布拉金廟有150 尊根據佛教次序排列的佛像、許多斯里蘭卡的歷史人物雕像和印度神像。一尊由這塊岩石雕刻而成的14米高佛像聳立於第一個洞穴內。

    9.印度埃洛拉石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印度埃洛拉石窟

  和阿旃陀石窟一樣,埃洛拉石窟位於印度的馬哈拉施特拉邦。5世紀和6世紀間,埃洛拉石窟由查蘭安德裡山岩石雕刻而成。在印度教再次崛起時,這個只是被用於佛教的聖地受到冷落,結果這裡又出現了印度教石窟。從那以後,埃洛拉石窟就有了各式各樣的宗教藝術品,包括許多精雕細鏤的聖壇等。在印度,作為佛教和印度教融合的範例,埃洛拉石窟今天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價值。  

   10.沙特阿拉伯石谷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沙特阿拉伯石谷

  沙特阿拉伯最有名的建築遺址是石谷,這裡還被叫做瑪甸?沙勒遺址。公元前2000年,石谷住所的正面建於砂岩山丘中。石谷的字面意思是「多岩石的地方」。有人認為,這裡曾是納巴泰人和薩穆德人的居住地。水井、保存很好的巨大墓穴、碑文和洞穴繪畫都是石谷的特色。  

    11.中國重慶大足石刻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中國重慶大足石刻

  中國重慶大足石刻由懸崖邊上的岩石雕刻而成,共有5000多尊雕像和10萬多個碑文漢字。儘管佛像佔多數,大足石刻也有道教和儒教人物,這在中國石窟藝術中十分罕見。這些雕刻創作於公元650年的唐朝,後來一直延續到明朝(1368年到 1644年)和清朝(1616年到1911年)。  

    12.約旦古城佩特拉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約旦古城佩特拉

  眾所周知,約旦古城佩特拉是好萊塢名片《奪寶奇兵3:聖戰奇兵》的外景地,還是世界七大新奇跡之一。人們能毫不費力地知道這裡出名的原因,那就是雄偉的佩特拉是已知石切建築中最為完美的。這座古城建在何珥山斜坡中,在古羅馬時期繁榮起來。但是,在1812年瑞士探險家約翰?路威格?柏克哈特發現這個地方以前,西方國家並不知道這座古城。佩特拉有800多個遺跡,包括墓穴、浴室、葬禮大廳和寺廟等。

   13.巴厘島象窟寺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巴厘島象窟寺廟

  像窟寺廟是巴厘島歷史最悠久的遺址。顯然,這個石窟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因自然災害遭到破壞。像窟寺廟數個世紀以來一直不被人所知,直到一隊荷蘭考古學家1923年偶然發現這個神秘地方。雖然這裡建於11世紀,卻以印度教和佛教的雕像為特色,還含有許多供隱士或僧人使用的秘密冥思室。據說,洞穴外面的兩個傳統浴池的水有不可思議的神力。  

  14.保加利亞伊萬諾沃石鑿教堂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保加利亞伊萬諾沃石鑿教堂

  在保加利亞魯塞地區,有許多用堅巖雕刻而成的整體式教堂、小教堂和修道院,但最有名的還是伊萬諾沃石鑿教堂。儘管這些教堂因建於懸崖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卻以美麗而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壁畫著稱。13世紀,基督徒鑿出這些洞穴,並把這裡建成教堂。許多世紀前,人們必須用繩索攀上懸崖才能進到裡面。但是現在,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走進去。  

    15.意大利達曼胡爾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意大利達曼胡爾廟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意大利達曼胡爾廟

  達曼胡爾廟由意大利瓦爾奇塞拉村下面的巨大岩石雕刻而成。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遠古奇跡。但這個被意大利政府稱為「世界第八奇觀」的所在實際上是一個現代作品,充分體現了人的想像力。據說,一個57歲的前保險經紀人在這個佔地近30萬立方英尺的地方,用16年時間秘密建造了這座裝飾華麗的神殿。由於這塊岩石十分堅固,所以奧貝爾托?艾何迪才選擇這裡建了座打掩護的房子,然後在房子下面開始了漫長的開鑿工作。艾何迪事後承認,他們每4小時就換一次班,經過十幾年辛苦工作,最終鑿出9個洞室,而且它們都有美麗的壁畫、鑲嵌圖案、雕像、密門和彩色玻璃窗等,令人歎為觀止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隕石是神秘的天外來客,當它墜落到地面上時會帶來雷鳴般的響聲,使大地為之震動。我們的祖先曾認為這些隕石具有神奇的力量,很可能是天神賜予的禮物。以下是全球6塊被人們尊崇的隕石: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項鏈吊墜來自利比亞「沙漠石英」

多年以來,考古學家對埃及圖坦卡蒙法老墓室中的一塊美麗吊墜的來歷迷惑不解,這是一個鋅黃色聖甲蟲形狀的珠寶吊墜,研究人員知道這塊聖甲蟲吊墜是由石英製成的,但其他已知古埃及裝飾物的色澤和礦物成份卻與它無法匹配。最終在1998年,一位意大利礦物學家證實在圖坦卡蒙法老胸甲上的這塊吊墜來自於利比亞「沙漠石英」。

利比亞「沙漠石英」存在的區域實際上位於埃及西部沙漠,至於這種神秘石英是如何形成的,桑迪亞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確定這種石英形成於0.3億年前科比拉(Kebira)隕石碰撞事件,當時一塊120米直徑的小行星穿過地球大氣層,墜落在地面上形成相當於110兆噸炸藥的爆炸力。

碰撞隕坑出現的火球足夠熱,可以將沙漠中的石英顆粒熔化,由此形成這種看上去色彩鮮艷的珠寶吊墜。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穆斯林神秘黑色隕石

這塊黑色隕石叫做「Al-Hajarul Aswad」,據伊斯蘭經義記載它在古代伊斯蘭教就已存在了,甚至這塊從天空中墜落的隕石歷史可追溯至伊斯蘭教成立之前,當時它就受到人們的崇敬。先知穆罕默德麥將這塊神秘黑色隕石放在麥加大寺廟中心的卡爾巴聖殿作為東方的奠基石。

研究人員曾猜測如果它不是一塊真實的隕石,那可能是流星碰撞地球形成的物質,據稱,在沙特阿拉伯尤巴爾地區附近的古城遺址中發現一些黑色「隕星碰撞晶體」,這些晶體與卡爾巴聖殿的隕石相同,最神奇的是,由於這種隕石中有氣泡,當把它們放入水中時就會漂浮起來。

這種黑色隕石的歷史故事很多,據稱它曾被偷竊過,但最終還是尋回存放在麥加寺廟中,經測試將它放入水中,它便漂浮了起來。

現今,這塊黑色隕石被存放於一個超厚的銀質框架中,在過去1400年裡數以百萬計的朝拜者反覆地親吻和觸摸,使得隕石表面接近光滑。它是伊斯蘭教信徒心中非常重要的聖物。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昂西塞姆雷石」

1492年11月7日,法國阿爾薩斯地區昂西塞姆(Ensisheim)的一位年輕男孩親眼目睹了一顆閃光的火球從天而降,墜落在麥田之中。在當地治安官員的協調下,他們將這塊三角形石隕石存放在小鎮教堂中,並用鐵鏈緊緊地纏繞在一起,以防止有人夜晚偷竊。

目前,這塊原本127公斤重的隕石現僅剩55公斤,當時剛登基的羅馬帝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急沖沖地前來觀看這塊被稱為「昂西塞姆雷石」的隕石,在此之後它便成為羅馬與法國、土耳其之間戰鬥的預兆。

之前三角形狀的隕石目前僅是一個圓形殘骸,被放入昂西塞姆攝政區一個精緻的玻璃櫥中,這是1535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孫子特別派人製作的。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希姆斯隕石

羅馬帝王埃拉伽巴路斯在公元218-222年間執政,他曾經是敘利亞希姆斯寺廟中一位祭司。在那個年代隕石像征著天神所賜予的禮物,其實希姆斯寺廟內放置的一塊圓形隕石就被認人們認為具有神奇的力量。由於埃拉伽巴路斯十分青睞這塊隕石,使得羅馬所有居民都熟知這顆神秘隕石。之後埃拉伽巴路斯將這塊隕石從希姆斯寺廟搬遷至羅馬。

據稱,埃拉伽巴路斯帶領一支白馬運輸隊伍,將這塊神聖的隕石放在貨車中運送,他親自護送貨車隊伍,自己走在裝有隕石車輛前側。這段歷史廣為流傳,關於埃拉伽巴路斯護送希姆斯隕石白馬車隊的故事描繪在羅馬錢幣背面。之後,這顆隕石又被送回希姆斯寺廟,該寺廟位於現今敘利亞胡姆斯市。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威諾娜隕石

巨型鐵隕星碰撞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形成一個壯觀的隕坑,分散的隕星碎片遍及亞利桑那州西南乾旱區域。數萬年之後,美洲土著部落居民發現了威諾娜隕石碎片,很快他們發現這些含鐵隕石碎片的用途,將它們製作成鐵製工具和武器。同時,這些隕石碎片也被土著居民迷信地認為具有神秘的力量。

1928年,考古學家挖掘古代Sinagua部落遺址時發現1070-1275年時期的一個掩埋的石塔,在其中發現23.85公斤重的隕石,這些隕石被小心地包裹封裝在石塔內,這個石塔是用於紀念一位死去的兒童。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委內瑞拉「屠牛隕石」

1972年10月15日,委內瑞拉一塊隕石從天而降,墜落在Trujillo鎮的村莊中,據報道稱,當時目擊者看到出現了明亮的閃光,伴隨著巨大的噪音,聽上去就像是音爆。第二天一早,村民發現隕石墜落地點有牛的屍體。

雖然這塊隕石僅有757克重量,但它穿過地球大氣層時非常快速,足以將一頭牛砸死。至於這塊隕石現已十分著名,成為許多隕石收藏家競相購買的收藏品,據悉,這塊隕石上貼著「委內瑞拉屠夫」和「殺死牛的隕石」的標籤。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貓的爪狀星雲」,又被稱為NGC 6334星系,位於距離天蠍座5500光年的正前方。如此命名是因為該星雲中發光的氣體雲像一個巨大的貓爪子,而該星雲還是銀河系中最活躍的恆星托兒所之一。

歐洲南方天文臺今天發佈了最新的「貓的爪狀星雲」美麗圖片。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貓的爪狀星雲」,又被稱為NGC 6334星系,位於距離天蠍座5500光年的正前方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星雲中的發光紅色氣體來自於那些剛剛誕生的「恆星嬰兒」,大約有50光年的長度

據探測表明,星雲中的發光紅色氣體來自於那些剛剛誕生的「恆星嬰兒」,大約有50光年的長度。科學家認為,該星雲可能非常巨大,包含了數萬顆各種類型的天體。其中,有可能存在著僅僅誕生數百萬年的類似地球的藍色星球和比我們的太陽質量大十倍左右的天體。但是目前,由於受到塵埃帶和發光氣體的影響,還無法通過觀測證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塵埃帶和氣體有可能在「」悄悄」地哺育著新生的下一代恆星。

在圖像中,可以看到一個紅色的由氣體構成的泡泡。科學家認為,這個泡泡是氣體和高速運動的天體碰撞釋放出的巨大能力,是一個已經結束爆炸的恆星殘骸。這些新發佈的「貓的爪狀星雲」圖片全部是由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使用2.2米MPG/ESO天文望遠鏡和使用圖像與寬視場成像儀,通過藍、綠和紅色過濾器拍攝獲得的圖像。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衛星和航拍技術的發展,人們現在已經擁有了以更高、更寬的視野鳥瞰世界的能力,谷歌地球等技術可以讓人們發現地球更多美好的一面。從高空鳥瞰地球,你會發現許多美麗、迷人甚至奇異的藝術畫面,其中既有大自然的傑作,也有人類藝術家特別製作的風景。以下就是12幅從高空所拍攝的地球表面迷人的藝術照片:
  1. 美國51區人臉圖案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美國51區人臉圖案
  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印在地面上的約翰-特拉沃爾塔的面孔,你還可能認為它只不過是一片沙地而已。但可以肯定的一個事實是,它確實存在於美國拉斯韋加斯51區內。這張清晰的好似外星人面孔的怪異圖案可能只是一個偶然形成的現象,但是由於它位於本來就很神秘的51區內,這個事實讓它也顯得很神秘。在這張人臉上,眉毛、眼睛、鼻子和一個長有山羊鬍子的下巴都清晰可見,它的碩大額頭讓人感到吃驚。所有這一切細節,都盡收谷歌地球的眼中。
  2. 谷歌地球字母表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谷歌地球字母表
  澳大利亞美術設計師雷特-達什伍德花了6個月的時間,利用谷歌地球搜索地球表面類似26個英文字母的地形和建築物,最終拼湊出這個谷歌地球字母表。這個字母表中所有圖像都完全來自谷歌地球。一位名為傑西-維格的軟件工程師也模仿達什伍德的做法,他建立了一個名為「地圖問候」的互動網站,該網站可以允許用戶利用谷歌地球發現和創建自己的文字信息。
  3. 巴西男人身形的湖泊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巴西男人身形的湖泊
  這個人工湖泊位於巴西包魯市郊外,它外觀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男人的身形。利用谷歌地球,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輪廓,它也顯得特別引人注目。
  4. 德國「維特魯威人」麥田圖案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德國「維特魯威人」麥田圖案
  提起麥田怪圈,人們總是會聯想起外星人。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麥田怪圈都與外星人有關。在德國慕尼黑,谷歌地球就發現了一個奇特的麥田藝術。這個麥田圖案是在模仿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畫家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著名作品《維特魯威人》。這種大規模的麥田藝術通常是人們精心設計後完成的。
 5. 克羅地亞恐龍湖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克羅地亞恐龍湖
  在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市有一個人工湖,這個人工湖本來毫無特色可言。但是,通過谷歌地球,人們發現這個湖泊看起來就像是一隻巨型長頸恐龍。
  6. 中國陰陽圖案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中國陰陽圖案
  在中國北京昌平縣郊外的長城附近,曾經出現一個巨大的麥田怪圈,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陰陽圖案。當然,這個圖案也許稱不上真正的麥田怪圈,它更像是一種麥田藝術。事實上,中國是僅有的兩個國家沒有出現過與外星人有關的麥田怪圈的報道。
  7. 秘魯納斯卡猴子圖案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秘魯納斯卡猴子圖案
  在秘魯西南沿海伊卡省,有一個名叫納斯卡的小鎮。納斯卡鎮附近有一片廣袤的荒原,被稱為納斯卡荒原。在納斯卡荒原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奇怪的溝槽。關於這些溝槽的作用,一直令考古學家感到迷惑不解。直到飛機被發明以後,人們才擁有從高空俯瞰地球的能力,考古學家終於發現這些溝槽其實是組成許多巨幅圖案的線條。在飛機發明之前,這些圖案是根本無法發現的,本圖中的猴子圖案僅僅是當地數百幅圖案其中之一。其它的圖案還包括鳥類、樹木、手、蜘蛛和魚等。再一次令考古學家迷惑不解的是,2000多年前納斯卡人是如何在沒有飛機指揮的情況下完成這些巨大的地形圖案的,他們為什麼要繪製這種巨幅畫作,這些圖案的含意是什麼。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把它們當作藝術作品來欣賞,它們確實很迷人。
  8. 加拿大「龍頭」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加拿大「龍頭」
  這個龍頭圖案位於加拿大阿爾伯達省梅迪辛哈特市陽光谷風景區之中,它看起來就好像來自科幻電影之中。從圖中可以看出,龍頭擁有鼻孔、一隻眼睛和一張嘴巴。這種圖案是由當地的地形所形成的。
9. 加拿大「荒原守護者」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加拿大「荒原守護者」
  谷歌地球在阿爾伯達省不僅僅發現了「龍頭」地形圖案,還發現了一個更為清晰、更為逼真的人形圖案。圖中這個男人半身像就是谷歌地球通過衛星從高空捕捉到的,逼真程度令人驚歎。這個「男人」被當地人稱為「荒原守護者」,它好像還戴著羽毛狀的頭巾,並且耳朵上帶著耳機在聽音樂。這個圖案看起來好像是由許多山脈組成,事實上它是一個由風和水等因素對當地鬆軟的粘性土壤侵蝕所形成的山谷。
  10. 丹麥歐登塞「太陽臉」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丹麥歐登塞「太陽臉」
  100多年前,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隨意在一張紙片上塗鴉了一幅奇怪的圖畫,並將它命名為「太陽臉」(The Sun as a Face)。也許令安徒生沒想到的是,他的這幅隨意之作在100多年後竟然成為了許多人造森林和綠地的設計圖案。2005年,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市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童話作家誕辰200週年,全市多處森林和綠地都以「太陽臉」圖案為設計主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個圖案確實很像是太陽的臉,而且陽光很燦爛,笑臉也笑得很燦爛。
  11. 虛擬谷歌地球風景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虛擬谷歌地球風景
  既然全球各地的藝術家都已經為谷歌地球創作了許多藝術風景,網絡上的藝術家們也不甘寂寞。全球最大的創意圖庫「非正常藝術」(Deviant Art)網站用戶德爾格拉斯利用谷歌地球圖案作為元素創作了虛擬的谷歌地球風景畫。德爾格拉斯的作品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外星城市,裡面有農場、停車場和無所不通的高速公路等。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月20日,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馬拉加,德國藝術家約翰·洛爾貝爾(上)正在表演「空中靜止」。   

按這裡可在新視窗開啟 或 按 CTRL+Mouse捲動 可進行放大/縮細

    1月20日,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馬拉加,德國藝術家約翰·洛爾貝爾(右)正在表演「空中靜止」。



    1月20日,在西班牙南部城市馬拉加,德國藝術家約翰·洛爾貝爾(上)正在表演「空中靜止」。


       「空中靜止」是約翰·洛爾貝爾的重要表演項目,此類表演通過隱藏在表演者衣服內的金屬支架來完成一系列人體不可能完成的造型。

uue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